本帖最后由 般若无涯 于 2025-7-28 16:18 编辑
找下吴文光导演的这几部纪录片:
《四海为家》(1995年)、《江湖》(1999年)、《和民工跳舞》(2001年)、《你的名字叫外地人》(2003年)、《亮出你的家伙》(2010)
《四海为家》 吴文光 年代: 1995 片长: 170分钟 类型: 纪录片
《江湖》 吴文光 年代: 1999 片长: 130分钟 类型: 纪录片 剧情
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一个名为"远大歌舞团"的大棚演出团。这个大棚来自河南农村,大棚老板老刘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的女朋友和一群家乡村子附近的爱唱歌跳舞的青年男女在路上巡回演出。他们"上路"的目的只是一个:离开没有什么机会的老家,出门挣钱。他们所到之处都要在当地政府各种部门办好关系;演出节目是唱目前最走红的流行歌和通俗舞蹈;演出地点多半选择在大城市的郊区和附近的小镇。
老刘和大儿子小刘有了矛盾,在老刘回家后,大儿子接他的班管理这个团,但生意仍不见好转,一些人因为拿不到钱想要离开。小刘的一个好朋友从别的大棚跑来,说要帮助小刘,但他欺骗了小刘,带走了大棚的一个女孩。大风把帐篷吹塌,演出停止了,以后生意一直不好,两个月的工资发不出来,有的离开了。大棚的几个主要演员密谋向小刘要钱,不给钱就走人。小刘发了部分工资给他们,稳住了他的大棚。他们继续巡回下去,但挣钱的前景依然黯淡。
《和民工跳舞》 吴文光 年代: 2001 片长: 57分钟 类型: 纪录片
剧情
《和民工跳舞》是关于一部同名演出的排练过程记录。这是一个非常规的演出,非常规的意思是指,作品是一些艺术家们和30个来自四川贫困农村、现正在北京打工的民工一起合作完成,排练和演出的地点是一间即将消失的纺织工厂车间。在正在被加速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北京城,这是千千万万家工厂中的一间,而那些身强力壮、但在农村老家已经丧失了富裕希望的农民们正在承担着这种改造的基本力量。演出是由舞蹈编导文慧、视觉艺术家宋冬、尹秀珍和吴文光共同策划,邀请了10个专业的舞蹈和戏剧演员参与,其中3个是刚好短期在北京逗留的国外演员(一个来自法国,两个来自美国),此外,30个民工是来自北京不同的工地,他们来这儿的最初目的是因为每天有30块钱的报酬,但是几天过去后,他们发现在这里,他们这些从来都是被当作苦力的下层人正站在舞台的中心。
导演自述
作为一个参与这个演出作品一起工作的人,我的纪录片人的身份使我自然要在其中记录下这一过程。这是短短9天的一个过程,记录的重点是那些从来远离“中心”、和“舞台”的、被正在现代化都市需要同时又被都市遗忘的民工们。这个演出作品应该是无法改变这些人的处境和命运,这部片子当然也无法全面深入地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只是在一个特定时间里的一个特定空间发生的“昙花一现”。现在,演出已经落幕,那间车间也已经被装饰成供现代北京的有钱人或文化人娱乐的场所,民工们当然也回到他们必须赖以为生的工地。一部仅仅只能演出一场的作品不可能改变他们的任何处境,我所能做的,只是记录、记录、再记录。另一部有关同样这些人的纪录片将在不久的将来再一次呈现他们。
《你的名字叫外地人》 吴文光 年代: 2003 片长: 90分钟 类型: 纪录片
剧情
“外地人”是北京人对非本地人一贯的称呼,现在更多是对那些来自各地农村的民工的称呼。影片中,有一群来自四川农村、现在北京打工的民工,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建筑工地,居住的地方是北京城郊附近的贫民区。在这个以外地民工和他们的妻子、孩子们为主的居住区,有他们的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有专为他们的孩子开设的“打工子弟小学”,儿童自己开辟的玩耍天地。他们在这里互相治病、举行家庭基督教祷告、谈论家乡、工资和国家国际大事。同时,围绕“外地人”题材,官方、媒体、包括艺术家都在做着自己的文章。
《亮出你的家伙》 吴文光 年代: 2010 片长: 170分钟 类型: 纪录片
注:论坛限制帖子字符数量,只能写这么多。 |